資料來源:European Commission
在今年8月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舉辦的「台達氣候沙龍」中,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分享 ,依據台灣歷史觀測趨勢觀察,台灣在過去110年以來,溫度已上升1.6度,超越全球平均1.07度!
為了減緩升溫速度,台灣啟動積極作為。相較於2005年,台灣期許在2030年減碳20%,並逐步推動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。在具體做為上,台灣在2015年已通過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」(簡稱溫管法) ,並且接軌國際減碳趨勢,將碳交易入法,然而,由於碳交易制度涉及碳定價、排放限值核配、減碳路徑等議題,相關子法並未上路、確實實施。
目前《溫管法》修法規劃的內容,就是參考國際碳定價做法,納入「污染者付費」機制,率先鎖定石化、鋼鐵等製造業碳排大戶為主要碳費收費對象,未來勢必逐步擴及中小企業,影響企業經營成本。因此中小企業必須提前布局因應準備,例如先從了解自身碳排為起點,成立溫室氣體盤查團隊,將盤查作業流程系統化,進一步預估碳費衝擊、擬定減排對策;導入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等國際能源管理實務典範,建立能源管理系統,提高能源使用效率,以整合性、系統化降低能源消耗並改善能源成本,增添企業永續競爭力。
中國與台灣在經濟、空品空污皆有強烈連動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,碳排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,隨後逐步進行減排,並在2060年達到淨零。
中國限電衝擊 連動全球市場
近期全球產業的重磅新聞就是,9月26日中國東北各省突然大規模限電,製造業重鎮廣東、江蘇等省份也陸續傳出限電。這一場限電危機,可以追溯到去年底,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,將在2030年減少65%碳排放量,隨後要求地方政法落實控管能源消耗「總量」和「強度」兩種指標的「能耗雙控」政策;今年9月發改委進一步發布《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》 ,導致地方突擊式停產限電,
中國此波大規模限電,大大衝擊紡織、汽車零組件、半導體設備、精密機械……等各個產業的台廠,眾多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的台灣上市櫃公司因此停工,並且面臨原物料採購、庫存預估、生產排程、交貨時間、人力調度……等多重巨大挑戰,可謂啟動新一波的產業綠色淘汰賽。
中國眾多省市皆已實施限電政策,雖然有部分地區略為鬆綁,產業界卻預估,限電措施極有可能將延續到2022年第一季,企業必須做好長期應對「限電常態化」的準備!而因為限電而導致工時縮短、產能下降、產品良率降低,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電費調漲,添購、租用發電機應急等應變措施,都將大幅增加製造業生產成本,影響各個產業、供應鏈與終端產品價格。
減碳國際指標 引領永續風潮
除了各國政府力拼減碳,國際間早已出現許多衡量減碳的指標,以下介紹幾個主要的國際指標。
-
碳揭露計畫(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,CDP)
始於2000年,由匯豐銀行(HSBC)、瑞士銀行(UBS)等國際主流法人投資機構發起,針對投資標的進行CDP碳揭露計畫,以降低投資風險。如今包括德意志銀行、ING集團、瑞士再保險、美林證券(Merrill Lynch)、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、加州公務員退休系統(CalPERS)等都參與其中。在2020年CDP的評鑑中,台灣共有九家企業獲得A級評比,全球則有88個城市獲得A級肯定,包括我國的新北市、桃園市、台中市、台南市和屏東縣!
-
全球報告倡議組織(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, GRI)
在2016年發佈最新永續性報告準則(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,簡稱GRI準則)。我國上市公司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必須符合證交法規,揭露內容必須對應GRI準則相關的內容索引,幫助利害關係人更準確地獲取企業永續資訊。
其他還包括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UN Goals)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(TCFD)、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(UN PRI)……等,也都是全球衡量減碳的重要指標。
領導指數評比機構 領航永續未來
市面上目前評比機構相當多元,主要分為以供應鏈管理以及投資目的的ESG評比兩大類型。
以供應鏈永續治理為目的ESG評比
近年面對疫情,品牌企業受到供應鏈斷鏈的衝擊,如何創造永續供應鏈治理,或是轉型以平穩度過疫情,成為重要課題。例如低碳經濟轉型及循環經濟模式的開發,不僅產品設計、原物料開採及製程調整都需要供應鏈共同努力,對於資源相對較少的台灣中小企業來說,落實ESG的任務則更為艱鉅。因此,對中小企業來說,一個以供應鏈永續治理為目的ESG評比確有其必要性。
-
鄧白氏ESG評比 (D&B ESG Ranking)
鄧白氏ESG評比是根據國際六大永續準則建構,涵蓋13大評比主題、31項永續議題,全球市場對於供應鏈風險控制和企業社會責任(CSR)的需求不斷增長,鄧白氏透過第三方客觀評比機制,為公司提供全面的企業社會責任 (CSR) 評級服務。
將企業評估的結果,以清楚易讀的記分卡方式表現整體ESG分數,依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三個面向給予評分,提供關於優勢和改進事項的建議,受評估公司可以使用這些建議來持續改進,並制定改進行動計劃來提高企業社會責任表現。例如在環境面向水資源管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評比指標,台灣被多個境外評比機構認定為高度水資源風險的國家,未來更極端或是更頻繁發生的氣候現象,如暴雨、缺水可能更趨常態化。從企業的角度,如何打造能因應如此不穩定降雨和水資源供應的韌性企業,就是能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以投資為目的的ESG評比
ESG永續投資已經成為全球共識,許多市場領導指數評比機構持續領航永續投資與企業經營。然而,每間公司對永續主題投入程度的評估,不僅涉及到量化的指標,也涉及到許多質化的調查,一般人很難自己做到全面評估,因此投資人透過評級機構的評分來簡化這個過程。其中較為知名的有道瓊永續指數與明晟永續指數。
-
道瓊永續指數(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,簡稱DJSI)
於1999年由美國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與瑞士永續集團共同建立,是全球第一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,也是公認最重要、最具公信力的永續發展參考標竿。針對經濟、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,以投資角度評比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能力。每年邀請全球數千家企業進行評比,在各產業中僅有永續發展得分最高的前10%企業方能入選為DJSI成分股,全球有超過50億美元資產配置皆以DJSI為基礎。2020年企業參與家數創下新高,較2019年增長近19%,台灣有26家企業入榜!
最早開始研究ESG的評比,最早可追溯至1972年,並且在1999年開始以ESG指標作為股票評級。MSCI ESG定義每一個產業的主要衡量指標,鎖定環保、社會、公司治理三大主軸,並發展出自然資源、產品責任、公司治理等10大關注主題。評級基於1,000個與ESG相關的數據,評估企業在37項ESG關鍵指標上相對於同業的表現;根據全球產業劃分原則 (GICS, 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),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,並且根據產業特性,加權計算指標,得出從最優(AAA)到最差(CCC)共七種企業評級。2020年台積電首次獲得MSCI ESG最高等級AAA評級,也是台灣第一家AAA級企業,在人才發展、水資源管理、原物料採購皆超前同業。
其他還包括富時永續指數(FTSE4Good Index Series)、臺灣指數公司與富時國際有限公司合編臺灣永續指數、ISS ESG 和Morning Star旗下的Sustainalytics…等,也都是目前投資界常見的ESG指數。
關於鄧白氏 ESG
「淨零碳排」、「減碳」、「溫室氣體排放」計算,都只是 ESG 永續評量指標中 E 的部分。ESG 是由三個字組成的縮寫:環境(Environmental)、社會(Social)以及公司治理( Corporate Governance),ESG 透過可量化數據指標來定義、衡量企業健全狀態以及穩定程度。例如鄧白氏現有
D&B Hoovers數據庫提供 ESG 三方面的分析洞察應用:
- 在 E 方面,雲端伺服器業者利用鄧白氏數據鎖定綠能產品的潛在客戶
- 在 S 方面,汽車召回新聞分析了解品牌商產品品質議題
- 在 G 方面,監測跨國金融風險事件(如雷曼事件)對企業公司治理的影響
鄧白氏提供完整的
企業永續ESG解決方案,客觀的數據建模方法,透過公正第三方角度,提供企業ESG洞察,幫助企業辨識ESG表現優異的客戶或是供應商。鄧白氏 ESG 評比與六大永續準則(包含CDP, SASB, GRI, UN SDGs, TCFD, UN PRI) 同步,提供一致的基準,幫助企業兼顧短期獲利與長期競爭力,透過各項指標的量化,加以評估、改善與追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