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科技越來越興盛,也成為監管的漏洞!
金融科技(FinTech)以爆炸性的速度快速成長,除了帶給所有人便利之外,也變成了有心人士,新興且快速的洗錢工具,其中,最受矚目的莫過於虛擬貨幣的崛起,包含比特幣(Bitcoin)、以太幣(Ethereum)都曾出現驚人的狂飆現象。 其中,虛擬貨幣仰賴的區塊鏈,具備去中心化、匿名、分散式帳本、不可竄改的特質,讓人看到新興科技的崛起,而ICO(首次虛擬貨幣發行)更是風起雲湧,讓人眼花撩亂,是創新還是詐騙?是新興科技還是泡沫?是讓科技更先進還是成為洗錢新工具?大家的答案並不相同。
ICO成為詐欺新興溫床 各國將開始積極管理

而ICO運用科技方式,不受到主管機關的監理及規範,即可以募集大筆資金,因此也成為詐欺的新興溫床,各國也開始陸續禁止或開始管理,就是希望避免有心人士運用此方式造成民眾金錢上的損失,而變成監管的漏洞。

但重要的是,金融與科技結合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,未來勢必有更多的新興科技出現,在這同時,也讓洗錢的態樣更加複雜且難以掌握,而近期的勒索病毒層出不窮,甚至第一銀行也因遭到國際級的犯罪團體入侵,而出現ATM隔空吐鈔的情形,顯見現在的犯罪已是無國界之分,只要有漏洞,就有可能遭到入侵。

現在從指紋辨識、虹膜辨識、指靜脈辨識、人臉辨識,都讓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更是密不可分,要如何兼顧安全與便利,已經成為所有機構的最重要目標,就是希望避免出現漏洞。

APG評鑑後 台灣需要改進之處仍然有很多

在去年亞太洗錢防制組織(APG)評鑑台灣後,雖然結果預計在8月公布,但是,法務部次長兼洗錢防制辦公室主任陳明堂日前指出,台灣在評鑑各等級一般追蹤、加強追蹤、加速加強追蹤、不合作四種等級裡,將會以「一般追蹤」作為最終目標,也代表認為台灣在洗錢防制是做的很好,未來10年後再接受APG評鑑。

但其實去年APG評鑑後的初步建議裡就指出,台灣對於境外犯罪威脅、離岸金融等方面的風險評估明顯仍有不足,共有三個面向的問題可被探討:

  1. 對於客戶的審查義務,太過於依賴基本的文件。
  2. 國內客戶的實質受益權的辨識,也過度依賴經濟部的資訊,但是經濟部的資訊卻不是最新的。
  3. 無法清楚了解境外公司的實際股權結構及最終受益人。


這既有的問題,也成為法令遵循的隱形漏洞,企業經營者會以為自己已經有防範,但其實是用不健全的資訊去查證,這問題必定會隨著科技成長而更為嚴重。

金融科技崛起後 更需要擁有智能科技的專業單位協助
在金融科技崛起後,洗錢的態樣更加多元且難以辨識之下,更需要擁有智能科技的第三方公正單位的協助。

目前已有第三方公正單位有著獨步全球的商業數據庫與專業分析,可協助幫忙監控交易公司的背景,洞悉交易公司在全球的狀態,可以避免出現可能洗錢的漏洞,也讓企業進軍全球時,更能輕鬆了解交易公司,可以安心跨出台灣、邁向國際走透透。

更重要的是,不管企業規模大小,進軍國際都要符合國際的最新法規規範,更要全方位了解有業務往來的公司,第三方公正單位的盡職查核報告,可以協助了解合作對象,避免誤踩全球或當地法規,降低合作風險,符合監管法規要求,更能強化公司風險防範能力,是不可或缺的最佳幫手。
聯絡我們

歡迎與我們聯絡,讓我們一起解決您所面臨的商業挑戰!​

請選擇您感興趣的解決方案或業務需求:

填寫資料完成送出,即視同您已閱讀並同意隱私權與個資法告知事項告知聲明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