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經濟接連遭逢嚴峻挑戰,中美貿易大戰已延燒近兩年,挑戰過度依賴中國紅色供應鏈的產業經驗,今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,更讓全球供應鏈措手不及,產業籠罩在斷鏈陰霾中!
《灰犀牛》一書的作者Michele Wucker提醒我們:灰犀牛是顯而易見既存的威脅,卻經常被我們視而不見。如今,中國經濟放緩的「灰犀牛」,遇上疫情帶來的「黑天鵝」,一再示警:必須制定全球供應鏈政策和應急計畫,並建立供應商風險的評估流程,避免供應鏈中斷的風險,最重要的是,針對供應鏈中的關鍵零組件,必須啟動雙源採購(Dual Sourcing),形成「雙布局雙保險」的優勢。
紅色供應鏈一詞最早始於2013年9月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,從紅色供應鏈崛起,到近年來大陸推動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,2010年起中國已發展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如今對世界GDP的貢獻約佔20%,相較17年前SARS時的4%,成長達五倍。
新冠肺炎爆發始於中國主要工商業重鎮之一的湖北武漢,而後疫情迅速蔓延到其他省份,中國政府強制關閉疫情爆發地區的企業,重創中國經濟,也影響在當地營運或具有上下游產業鏈關係的全球企業。
為了瞭解新冠肺炎的影響,全球商業數據分析領導者美商鄧白氏(Dun & Bradstreet)深入中國19個超過100例確診案例的省份,運用商業數據雲(The Dun & Bradstreet Data Cloud),針對疫情進行經濟影響評估,經供應鏈數據分析後,鄧白氏發現,全球至少有51,000家公司,其中有163家屬於美國《財富》1000強,在受災地區擁有一個或多個直接或一級供應商;全球至少有500萬家公司與受災地區具有一個或多個二級供應商的關聯,疫情明顯牽動全球供應鏈。
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中國境內的活躍企業,打擊更大!它們有九成以上位於疫情最嚴重的幾個省份,其中約有5萬家企業屬於外國企業分支機構和子公司。光是北京、廣東、江蘇、浙江和山東的員工就佔了中國整體總就業人數的一半,約占48%的銷售總額。
中國境內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幾個省份,佔行業總數80%以上的前五大主要行業包括服務業、批發貿易、製造業、零售和金融服務。這些行業中,服務、批發和製造業約佔受災地區業務的65%。
關於新冠肺炎的疫情後續發展,現在就斷定影響,尚為時過早,但目前可藉由17年前SARS的經驗協助評估,鄧白氏提出了兩種可能的情境預言:
情境一(樂觀版):2020夏季前發明疫苗並成功遏止疫情,湖北省和中國的增長率下跌,按照SARS疫情後對經濟影響的預估,預計湖北省的GDP將下降3個百分點,而中國下降約2個百分點。全球GDP增長受到的影響僅有不到1個百分點。
情境二(嚴峻版):疫苗未能順利問世,疫情持續蔓延,發展至全球並且失控,預計會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隔離開來。2020年全年都不會出現復甦跡象,預計湖北和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率分別會下降4和和3個百分點,導致全球GDP增長放緩大約1個百分點。
「黑天鵝」遇見「灰犀牛」的預言再再提醒我們,必須針對供應鏈制定政策和應急計畫!公司必須完整地了解供應鏈,建立供應商風險的評估流程,進而落實幫助識別並持續監控,掌握可能影響供應鏈生產的各種風險,完成對供應商的評估,進而確保監控供應鏈對一級和二級供應商有關的風險,才能在危急的情況下,擁有地理位置不同的供應商即時替代,避免供應鏈中斷的風險。
鄧白氏透過這份報告特別提醒,針對供應鏈中的關鍵零組件,必須進行雙源採購(dual-sourcing)作法,在最短時間修復斷鏈的危機,例如,因應本次疫情爆發,蘋果公司已採取行動,未來將要求供應商必須具備兩個廠區、兩個國家的生產能力,降低斷鏈風險,為全球企業做了最佳的示範。依據鄧白氏這份跨國報告的建議,以及國際大廠蘋果帶頭採行供應鏈分散策略的帶動下,台灣廠商勢必盡速跟進。